蝦夷扇貝預防貽貝傷害的幾種方法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蝦夷扇貝浮筏養殖在遼寧省長海縣迅速發展起來,目前,養殖面積已達10萬余畝,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近年來,雖然蝦夷扇貝養殖技術得到快速推廣,但是在操作過程中,由于某些技術環節的疏忽,商品貝的規格、肥滿度等有所下降,養殖死亡率不斷升高,特別是七月中、下旬貽貝噴漿對養殖蝦夷扇貝影響頗大,有的甚至出現沉筏現象。目前,解決這一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及時清洗倒籠。七月份貽貝第二次噴漿幼體長成芝麻粒大時就可開始將一齡扇貝倒籠。對使用過的網籠,在裝苗前應清洗干凈,最好是經過暴曬碾壓后,再放海水中浸泡后使用,以防止污染。倒籠時間以7月12日前后開始,每年也各有不同,其主要由水溫和貽貝噴漿的時間來決定。
2、下沉浮筏。蝦夷扇貝屬冷水性貝類,生長適溫范圍在5℃-20℃,最適生產水溫在10℃-15℃。在適溫范圍內,蝦扇貝新陳代謝旺盛,呼吸與排泄、運動與攝食、消化與生長、性腺發育與繁殖都產生積極作用。因此,在貽貝噴將前將養殖筏下沉于水下18米左右,每年在七月下旬,貽貝第三次噴將過后,將浮筏升置到原來的位置。這樣,一方面,下沉浮筏可降低水溫,確保一齡貝安全度夏,及時進入快速生長期。另一方面,可以避開貽貝噴將對一齡貝養成的影響,同時,可節約倒籠的費用。
3、噴槍刷籠。這是近兩年養殖戶們在蝦夷貝養成過程中創造出的一種新方法。就是在船幫上焊制一個鐵架,將一齡貝籠放在鐵架上,用高壓噴槍將附著在網籠上的貽貝幼體噴刷掉,待10月底至11月初再進行倒籠養成。
4、近灣掛苗,以防止貽貝侵害。將蝦夷扇貝苗網袋裝入暫養吊中,三級暫養每層盤裝苗不得超過100粒,掛在內灣近海域暫養,待7月底8月初后再運至高排筏養成,以避開貽貝噴將對蝦夷扇貝苗種的侵害。但這一方法有一定的風險。岸邊水溫較高,岸邊水溫較高,岸邊沙粒、雜質及淡水多容易進入貝苗殼內,對貝苗生長影響較大。實踐證明,近來這一方法是可行的。這兩年,水溫偏底,2000年以前,8-9月份最高水溫在24℃-26℃,而2003年和2004年8-9月份水溫僅在23℃左右,因此,建議養殖戶在近海置放暫養吊或在陰天運輸三級暫養吊。
——蝦夷扇貝預防貽貝傷害的幾種方法
相關信息